查看原文
其他

探路“药品比价”:告别“药店刺客”,仍有长路要走

黄思琪 南方周末 2024年08月29日 17:56

▲ 药品比价治理并非“一刀切”把高价调低,或者把低价调高,不是简单粗暴地让药价向单一方向靠拢,而是重在纠偏,最终形成合理的价格区间。图文无关。(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5478字,阅读大约需要13分钟
  • 药品比价系统打通了由“晒价”“比价”促进“控价”的路径。“就像出门吃饭前,先用点评软件看看店里有哪些菜、人均消费是多少,(比价系统)让公众用脚投票,引导药店主动降低不合理药价。”

    “买药不是越便宜越好,缩小‘四同药品’药价差异的同时,还有很多通用名相同的药品,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存在药价差,可以在系统里提供更多信息,开放用药咨询,帮助消费者判断药品质量。”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琪

南方周末实习生 梁圆

责任编辑|曹海东


一次感冒流涕,在药店被刷走400元;家人身上起湿疹,被店员推销了相同通用名中最贵的一款药。生活在杭州的杨茂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遭遇“药店刺客”。

和杨茂茹经历类似,一位常年购买红霉素软膏的消费者也发现“被宰了”:海口一家定点药店结算的红霉素软膏单价15元,而同款药品在外卖平台售价最低仅1.8元,价差接近10倍。

线下药店买药比医院贵、“四同药品”(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在不同药店药价不一、医院缺货药品不知道去哪买……药品信息不透明问题困扰消费者已久。

2024年以来,由国家医保局牵头开展药价治理行动,以“医保药价通”“药店比价通”为名的药品比价系统在各地密集上线——收集各定点医药机构药品的价格信息,建立统一平台,方便消费者实时查询药品价格、药店位置以及导航购药。

南方周末记者统计发现,截至2024年8月,广东、陕西、内蒙古、海南、福建等9省区医保以及深圳、大连、沈阳、徐州、荆州等18市医保均支持在手机上进行药品比价。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药品“比价神器”的探索始于深圳。2021年,“医保药价通”作为重点民生项目之一在深圳推出。

“这家药店卖80元的药,50米外的另一家药店可能只卖75元。比价系统的出现,就是为了打破信息差,就像出门吃饭前,先用点评软件看看店里有哪些菜、人均消费是多少,让公众用脚投票,引导药店主动降低不合理药价。”深圳医保局价格招采处处长李新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1

同药不同价,“稀里糊涂付了钱”

相同通用名的药品,药价为何差距这么大?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中心主任路云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药品有通用名和商品名,同一通用名的药品由于不同厂家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同,不同厂牌药品可能在品质、疗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价格上也可能会有所区别。

问题在于,对于大多数常用药,缺乏医学背景的消费者往往难以分辨不同厂牌药品的区别。有时,杨茂茹要求药店店员开最普通的药,还是会被推销高价药,对方的话术通常是“贵的药效果更好,一粒就管用”。

在不同医药机构,同一款药的价格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江苏省医疗保险研究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晓介绍,目前药品价格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模式:公立医院参与的医保药品带量集采,通过医保的战略性采购压低了药价;零售药店自主经营,可以根据集采和谈判价格跟标采购,也可与药企单独谈判、自主采购定价,因此药店的采购方式、销售模式、营销策略、经营成本等因素都会影响药价。

“药房本身定位的差异,如单体药店与连锁药店、医保药店与非医保药店、门统药店与非门统药店、综合药房与专科药房等,也会导致药价不同。”路云说。

复杂的机制下,患者往往缺乏药价判断能力,药店店员通常更不会主动说明价格,挑拣完药品就迅速扫码要求付款,“让人难以拒绝”。“每次都是稀里糊涂付了钱。”杨茂茹回忆。

2

“货比三家”,怎么比?

要让消费者以最实惠的价格买到所需药品,第一步就是“药价透明化”。

“药品销售明码标价本是规定动作,药店货架上的药品有价签,医院药品(价格)在收费处也会滚动公示。”李新强说。然而,以往的药价公示只能呈现一家医药机构的售价,要想“货比三家”,消费者只能亲自到场。

作为能够聚合不同机构药价信息的工具,药品比价系统应需而生,但具体要比什么、怎么比,全国尚无先例可循。

2021年,“开展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医保药品价格监测工作”列入深圳市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李新强回忆,当时深圳市医保局召集药店代表、行业专家进行深入论证,各方都支持利用公开的药品比价系统,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当年11月,深圳市医保局正式推出的“医保药价通”,将比价范围设定在全市定点零售药店,比价对象为“五同药品”,即在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相同的基础上,增加“相同包装”的要求,让药品价格更具可比性。

“收集定点药店所有刷卡记账数据后,我们还要在后台进行人工清洗标化,让数据可比、可用,再对外展示。”李新强介绍。

运行两年后,深圳市医保局在2023年将“医保药价通”升级为“医保价格通”。一字之差,意义不一——除了比价对象增加了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项目,比价范围也覆盖了全市定点医疗机构。

更新之后,“比价神器”呈现的药价维度更丰富了。比如,“医保价格通”新增了同一药品在全市定点零售药店/定点医疗机构的均价和价格区间以及近3个月销量等数据。

“这对药店也是件好事。药店经营者以前可能需要专门雇人去其他门店抄价,用于判断自己的定价。现在遇上某款药卖不动,打开‘医保价格通’就可能发现,原来是隔壁有人卖得比自己便宜。为了避免药品滞销,药店会主动降价。”李新强认为,药品比价系统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由“晒价”“比价”促进“控价”的可行路径。

深圳市医保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2024年7月期间,已有4236家定点零售药店主动对4224个医保药品进行了降价。

依托“比价神器”,深圳市民可一键查询药品信息,包括生产企业、药品类别、注册名称、最小包装单位和药店均价等,还可以按照销量、距离、价格等条件升降序排列,比对同一种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在不同机构的价格差异。(深圳医保局“医保价格通”系统截图 / 图)
3

避免买药跑断腿,医师也获益

买药怕“被宰”,更怕买不到急用药。“比价神器”第二步要解决的是增强药品可及性。

路云指出,价格虽是买药最容易直观感受的因素,但并非唯一“金标准”。对于疗程长、用量大的慢性病药物,消费者可能更关注价格。而对一些突发的急症用药,则会在价格的基础上,额外考虑购药的便捷程度、治疗效果等因素。

在眼科医院开的玻璃酸钠滴眼液用完后,生活在深圳的邓冰怡试图在定点药店购买同款药,却发现药店的药价远高于医院,且无法使用医保统筹,只能用个人账户支付。

邓冰怡决定去医院买药,但离家最近的医院该药处于缺货状态。上网搜索时,邓冰怡意外发现了“医保价格通”的另一功能——查“哪些地方能开到这款药”。

2019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做出明确要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药占比原则上不低于90%。李新强表示,“基药配比多了,有些非基药就少了。但老百姓不是只吃基药,一些非基药在基层医疗机构很可能买不到。另外,部分药品只向特定连锁零售药店供应,也不是所有药店都能买齐药品。”

此时,困扰患者的不是“贵不贵”,而是“有没有”,“利用药品比价系统,可以便捷查询了解最近几天哪家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结算了某款药,降低群众‘跑空’的概率。” 李新强说。

同在早期探索“比价神器”的大连,也着眼于患者买药的可及性。

2023年,大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落地初期,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备药不足。为解决患者所需药品较“冷门”,或医院药品暂时缺货等问题,大连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处方流转机制——社区医院把处方流转出去,参保患者凭借5日内有效处方和医保电子凭证,可自主选择去任一门诊统筹处方流转定点药店购药。

处方流转后,上哪买药、如何买到和处方品规一致的药品却成为难题。

大连市医保中心综合部信息化项目运维负责人张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门诊统筹药品价格查询系统”作为门诊统筹制度的配套服务,承担了为患者就近选择药店的功能,“系统支持定向查询流转电子处方的药品价格,无需患者主动输入药名查价”。

更重要的是,比价系统也让医师获益。现实中,同名药品剂型和规格未必一致,服药方式和疗效也有区别。比价系统上线前,曾出现流转处方上的药品品规与药店在售的不同,导致处方流转失败的情况。

“比如,一些高血压患者要长期开特定的降压药,但同类药品太多了,医师开出的药品编码可能和患者实际需要的不一致,患者还要回医院重新开处方。医师利用比价系统查询药品,可以和患者精准地确认药品厂牌、剂型、规格等信息。”张炜说。

大连“比价神器”对接了参保人员的处方流转信息,在系统中点击电子处方,可查询在售该药品的定点医药机构的药价和地址。(大连市医保局 / 图)

4

买药实际支付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

2024年以来,深圳、大连经验开始向全国推广,但各地上线的药品比价功能仍有差异。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深圳、大连两款药品比价系统对接的数据库不同,前者药品价格信息来自定点医药机构通过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传的刷卡记账数据;后者按照国家接口标准,对接定点医药机构进销存系统,药品价格来自医药机构自主录入的销售数据。

两套数据库各有优劣,体现在数据更新时间和数据准确性两方面。

2024年7月25日,南方周末记者点进深圳“医保价格通”发现,系统弹窗提示“当前数据信息更新至2024年7月21日”。李新强表示,“目前相关数据仍需清洗标化处理,导致存在3-5天的滞后。”

大连“门诊统筹药品价格查询系统”依托国家接口的进销存系统,能实时获取药店数据并实时对外呈现,但张炜坦言,药价数据经药店自行上传,难以对数据准确性做到完全监管,除非药价超出省平台限价、医保系统无法结算,或是消费者投诉,才能在事后发现。

“我们要求所有药店输入进销存系统的价格都是药品实际单价,不能是会员价、折扣价、满赠优惠价。比价系统支持按价格排序,有的药店为了让自己排名靠前,故意录入打折价,假设某药3元一盒,6元三盒,药店应录入的单价应为3元,而非享受‘买二赠一’优惠后的2元。”张炜说。

药品标价透明后,用户的诉求更进一步——关心自己究竟要出多少钱。但需要注意的是,决定买药实际支付价格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目前药品比价系统展示的药价都是医保统筹支付前价格,受医疗机构等级、患者参保类型、药店是否有门诊统筹资质、药品集采类型等因素影响,医保能否报销、报销比例大小都存在差异,患者个人实际支付价格也会有不同。

“如果能够根据用户(一档二档医保等)、机构(药店或医疗机构,及医疗机构的定级)和查找项(甲类、乙类药品等)信息,直接算出来统筹、个账、现金的比例,并支持比较,使用体验会更好。”邓冰怡建议。

5

扩大比价范围,网上药店数据待纳入

除了价格,库存公示信息也有待细化。南方周末记者发现,目前各地“比价神器”只能呈现药店过往销售数据,并不能确保药品随时有货。

2024年7月底,南方周末记者选取“医保价格通”销量排名第一的小柴胡颗粒(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慢性病常用药销量排名靠前的降糖药格华止(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降脂药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共三款药为调查对象,随机走访深圳市三家定点零售药店(永安堂、南北药行、海王星辰)观察库存情况。

在比价系统中,三家定点零售药店能查到上述药品的价格信息,证明近期药店有上传结算记录。南方周末记者发现,三家线下门店均可买到小柴胡颗粒,但有一家表示系统内一款特定规格的格华止缺货,且到货时间不确定,需等待药店联系采购商。

南北药行某分店店员提到,参考外卖电商平台判断库存可能更准确,“美团线上显示有货的,线下基本都能买到”。

未能覆盖网上药店的药品信息,是各地现有“比价神器”的另一局限。

据财联社报道,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部署“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明确以网售平台“即送价”为锚点进行比价,治理不合理高价。

“目前深圳刚刚启动网上购药医保支付的试点工作,未来参保人在外卖电商平台买药、使用医保结算的数据,有望纳入系统,以进一步扩大比价范围。”李新强说,“同时,药品比价系统功能也会逐步完善。”

6

药品不是越便宜越好,还应关注质量

从各地实践来看,药品比价系统的应用,旨在打击利用信息差恶意加价的“药店刺客”。

“药品比价治理并非‘一刀切’把高价调低,或者把低价调高,不是简单粗暴地让药价向单一方向靠拢,而是重在纠偏,最终形成合理的价格区间。”路云说。

李新强表示,“压低市场药价”不是深圳药品比价系统设计的出发点,而是药价透明化带来“市场药价合理回归”的正面效应,药价仍应由市场调节,不能一味追求药价一致。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艳翚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合格药品的标准以及企业应获得的合理利润决定了药价不可能过于便宜,否则只能影响药品质量。

张晓认为,药品比价系统是为解决消费者日常购药痛点而生,也应根据需求的变化查漏补缺。比如,买药比价系统打破价格信息差,保障了消费者对药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还应关注药品的质量信息。

“买药不是越便宜越好,缩小‘四同药品’药价差异的同时,还有很多通用名相同的药品,仿制药和原研药之间存在药价差,可以在系统里提供更多信息,开放用药咨询,帮助消费者判断药品质量。”张晓说,“总体来看,药品比价系统仍处在起步阶段,未来可能会考虑在国家层面形成统一、规范和可比的医保药品比价平台和比价方式,提供更高层级的医保药品价格监管治理模式。”

(杨茂茹、邓冰怡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方周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